为提高心理学科建设水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于11月27至29日在同济大学云通楼3号报告厅举办同济大学“未来·认知神经科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本次大会主席周晓林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郭秀艳,两位重量级嘉宾作大会主旨报告。研讨会还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曹晓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副院长李春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蔡清、研究员蒯曙光、副教授汪晨波,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东方学者庄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杨志,苏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阳,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朱磊等专家作了精彩的会议报告。
人文学院院长刘日明教授和心理学系主任徐献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代表院系发言,并与周晓林、郭秀艳教授以及其他与会专家亲切交流,商讨了关于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些情况。
与会的专家围绕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进展报告了各自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针对人类语言行为解码的认知神经机制、人类共情与亲社会行为、阅读与眼动、视觉与返回抑制、虚拟现实中社会交互的心理物理学、疼痛与合作、焦虑和内感知觉、精神症状分类和影像数据挖掘、文字经验与专家化、语言加工的脑网络、权力的空间表征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探讨。
本次研讨会是心理学系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后举办的一次重要的认知神经科学专题研讨会。在此之前,心理学系还举办过同济大学第一届心理与脑科学高峰讲座和论坛(2017年9月22日-24日)、同济大学高等讲堂“心理、情绪与社会情绪”讲座(2019年4月18日第76讲)等相关主题的系列研讨活动。
当前,国内外研究者正在采用行为学技术、眼动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脑磁图(MEG)技术、功能磁共振技术、颅内电信号记录等技术探测人类心理与脑活动的认知及神经机制,已经取得了诸多显著和丰硕的学术、科技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将极大促进人类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充满机遇。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报告凸显了这样的研究趋势:随着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复杂,跨学科学习研究趋势的不断显著,仅着眼于单一学科不足以支撑认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作为一门破译心智问题的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同样充满挑战,尤其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力攻克诸如意识问题、语言理解、高级社会情绪等重要科学问题。
每场报告后的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踊跃地向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彰显了认知神经科学作为解决新时代人类心智和行为问题的重要科学研究范式的魅力。
本次研讨会还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以及多家院校心理学科研教学机构的150多名师生前来报名参与,包括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极大提升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在国内心理学界的影响力。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未来·认知神经科学”研讨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