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12月6日晚,我院主办的“书香致敬改革开放40年”系列活动第二场——“万燕教授长篇小说《猫》研讨会”在“同济人文讲坛”举行。人文学院副院长黄松教授致辞,中文系副系主任祝宇红主持研讨会。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及中国社科院、教育部社科中心等的有关负责人或专家学者发来贺词或书面评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王鸿生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著名作家、诗人喻大翔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杨剑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著名评论家殷国明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著名评论家、高级编辑王雪瑛,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徐麟教授、韩星婴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周茜副教授、王晓漁副教授,同济大学校史馆馆员周黎萍,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研究员崔璨以及同济大学、上海师大等高校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在研讨会上发言。人文学院崔铭副教授及教师吴静、李群等以及校内外师生代表和部分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召开当晚,沪上冷雨纷飞,但会场内激情涌动,气氛活跃,互动热烈,被媒体人喻为“同济文学之夜”。与会专家学者对我校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万燕教授著的国内首部反映当代文坛生态的长篇小说《猫》给予高度评价,从哲学、思想、情感、人物、技术和语言等多方面展开讨论,他们激情澎湃、深刻犀利的发言引得听众或感叹不已或笑声不断。专家学者们认为《猫》借世纪之交的文坛,反映了文学青春期复杂混沌的风貌,是当代文坛生态和心态的深刻写照,且超越了文坛往事的主题,用生活化的写实与虚构表达了深刻的荒诞性,也表现了生活的不可控性。对于《猫》来说,小说的情感故事和人物命运只是一种外壳,作者一开始的用意就不仅仅是当故事写,自始至终是完整的隐喻,用猫诠释艺术,也诠释哲学,文学和文化,诠释世界。理想主义的高贵和丧失理想主义的卑劣,世间的幸福与不幸都在世界这框架之内,而世界本身从来不给出评价,它不做导向,大地沉默地承载一切。在这沉默中,我们要如何生活的问题就留给了我们自己。在世界中,对于猫一般真实的文人来说,写作也许就是他们的意义,对于猫一般真实的孩子来说,发现恶也许就是他们的意义,对于猫一般真实的女人来说,找到自己也许就是他们的意义,对于众生来说,如何找到意义战胜苦难是一个难题。小说中的小房子失踪透露了很重要的生命指向,是将女主人公风娘拉向大地的重量。

与会学者认为,《猫》用小说、散文、评论和诗四种文体的交互方式凸显文人心灵,并暗语萨特的为什么写作乃是自我确定的一种方式。专家们盛赞作者“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那种精益求精的慢,肯定了《猫》是作者全面才华学识的爆发,以及永远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与会评论家、学者认为,小说《猫》的魅力不是提供一个简明的答案,一个光明的结局,一种成功的范式,而是揭示人性的晦暗或明亮,呈现人生的况味,生命经历磨难和悲喜后,依然向往和创造着更开阔的未来,让读者体验强烈的命运之感,同时感受坚韧的生命意志,深厚的情感世界。研讨会结束之际,万燕教授以《猫》著者的身份回忆了自己十多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构思和经历,深深致谢时代和生活以及同济给予自己创作的良好土壤和思想空间。

上一篇:【人文系列讲座】同济大学人文高研院张英进教授2018年冬季学期系列讲座

下一篇:同济大学第十三期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中期公示

关闭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