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哲学(一级学科)学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2020-04-23
作者:
点击数:
一、简介
|
同济大学哲学学科创建于1946年,为上海最早的哲学系和哲学专业。1949年本学科被整体调入其他院校。本世纪初,同济大学决定恢复哲学学科,并于2003年设立了外国哲学和美学两个硕士点,2004年恢复了哲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招生。2005年获批外国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外国哲学二级学科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本学科涵盖面广、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在中国古代思想、古典学、德国哲学、法国哲学、欧洲基督教哲学、哲学心理学、艺术哲学、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或优势地位。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中青年学者居多,学术实力强,各方向学术带头人均在相关领域有重要建树。在本学科四大模块中,中国哲学模块(中国哲学、古典学)的张文江、林安梧、柯小刚、曾亦教授等,外国哲学模块(外国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孙周兴、冯俊、陈家琪、刘日明、梁家荣、徐卫翔、林子淳、谢志斌教授等,当代哲学模块(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的王静、曾建平、赵旭东教授等,美学模块(美学、文化哲学)的万书元、孙周兴、聂圣哲、郭世佑、叶隽教授等,均为相关领域里有相当学术造诣的学者。此外本学科还有一批学有专攻、学术前景广阔的年轻学者队伍,他们是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本学科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
二、培养目标
|
本学科培养的哲学硕士应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素养、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的科研能力,能熟悉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能够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关心社会,践行道德,具有担当精神;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以及党政、宣传、媒体、宗教、对外文化交流和企事业管理等工作。
|
三、研究方向
|
本学科包括四大培养与教学模块,共21个研究方向。
一)中国哲学模块:
1、中国哲学(古代思想研究、现代汉语哲学)
2、古典学(经学研究、古典诗学研究);
二)外国哲学模块:
1、外国哲学(德国哲学、法国哲学)、
2、西方马克思主义(欧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3、宗教学(欧洲基督教哲学、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
三)当代哲学模块:
1、科学技术哲学(分析哲学、技术哲学)、
2、伦理学(理论伦理学、应用伦理学)
3、哲学心理学(实存哲学与精神分析、文化心理与心身修养);
四)美学模块:
1、美学(艺术哲学、文化产业研究)
2、文化哲学(文化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
|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
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1.5年)、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
五、学分要求
|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至少修满12学分。其中,学科前沿2学分、社会调研/研究方法课程4学分、一级学科专业核心课程6学分),非学位课8分,必修环节2学分。
|
六、论文工作
|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实际(专业)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但必须附加详细汉语摘要。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抽查。其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第六条执行。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未阐述到的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
七、备注
|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