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2023年3月21日(周二)13:30-:16:30,2023年人文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云通楼221举行。出席对象为学院党政领导及各系主任、副主任、研究所所长、研究院院长。会议由教学院长解学芳教授主持。

研讨会开始,刘日明院长首先发表讲话,指出学科建设要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切入,特别是面临当下的压力以及学科所处的大环境,要有应对之策。刘院长强调,学科调整是求生存之中的发展,人文学科要意识到先生存,再谈发展,要有危机意识。面临学科的调整,各学科要提高自身发展质量。最后,针对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就业问题的短板,刘院长提出要求。

随后,各系主任就各学科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构想进行了汇报。哲学系主任陈畅对去年哲学系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且展开了教学及教改方案,他指出:人才培养的质量亟待提升。特别是博士生论文的主题上,如何在交叉学科的专业主题上体现哲学的思想内涵,是难点也是痛点。针对未来的学科建设,他指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欧研院拟确立两个重点研究方向:“现象学与当代欧陆哲学”、“文艺复兴与早期近代哲学”,引入学术带头人,或者建立制度促进集体性研究氛围的形成;推动技术与未来研究院的建设;积极与其他学院合作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多学科实践课程;继续举办第四届“未来哲学”论坛;经学研究院打造一支国内领先的经学研究团哲学科点;《春秋学研究》辑刊、《儒学与古典学研究》辑刊,争取在五年内成为CSSCI辑刊。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争取引进欧洲、德国的高级专家与讲席教授。

中文系主任朱崇志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规划以及构想进行了汇报,指出当前中文系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重大项目与学术成果、重点人才短缺等。面对这些问题,他指出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以校级两级学科平台目标为方向,以计划培育的重大项目为重心,整合现有五大模块团队,凸显研究特色;以教育部交叉学科目录为参照,创新研究方向;创新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以本科生通专融合跨学科方向培养、研究生交叉学科方向培养为发展思路,改革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模块。

艺术与文化产业系主任王菡薇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现状进行了汇报。面对学科调整,艺术与文化产业系及时做出了调整。今后将继续建立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继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交叉学科设计学的特色要求。

心理学系主任徐献军对心理学系的学科建设现状进行了简介,并针对学科建设现阶段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师资匮乏、学科兼并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学院领导探讨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学院指出将会帮助心理学系从多途径解决现有问题。

随后,刘日明院长、解学芳副院长对各系主任的汇报及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提出各学科要针对“目前学科的现状、存在的短板及补救措施”、“人文学院如何建设有同济特色的人文学科”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落实建议。对此,大家踊跃发言,如赵千帆老师提到,哲学专业可推动和外籍教授合作项目;余明锋老师提到,外国哲学要做好未来的规划,如延续与外籍专家的沟通,继续展开并深入推进原有的活动等。王静老师提到,学科交叉可以成为亮点,在技术与未来研究研究上,可以进行学科交叉,同时也指出研究院的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可以考虑设立专职的学术委员会。中文系朱崇志老师也提到,中文系可以与其他学院展开深度合作,发展数字文学,通过跨学科来完善中文学科的建设。陆兴华老师提到,人文学院要培养学院的人文自信。

最后,李建昌书记讲话。首先,他对各位来参会的老师表示感谢,指出人文学院要清晰地知道自己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即如何提升内在的动力,提高战斗力,如何提高学科力量、人才力量是接下来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把握自立自强和学科交叉的平衡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其次,强调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未有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学科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最后,李书记还强调我们要利用好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文化氛围,从学科的发展角度解决问题,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主,把青年教师培养好,面向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将劣势转化为优势,齐心协力共同发展,提升人文学院整体影响力。

本次人文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


上一篇:“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第十六讲“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线上开讲

下一篇:人文学院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