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主讲人 时间
地点 作者 李伟昉 曹顺庆
期刊 《文学跨学科研究》第7卷第2期 关键词 失语;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变异学;重写文明史;人类命运共同体;
媒体平台

李伟昉 曹顺庆

《文学跨学科研究》第7卷第2期

作者简介

李伟昉,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英美文学研究;曹顺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会长,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批博士生导师(199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5)、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教育部马工程教材《比较文学概论》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比较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个项目,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奖等奖项,担任 CSSCI 集刊《中外文化与文论》主编、国际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published by Routledge)主编。

摘要

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已经意识到学术界处在“失语”的病态当中,只有发掘自己的民族话语,树立文化自信,建立中国学派,发展出自己的理论特色和可用的方法,与西方的平等对话才有可能。在进行跨文化研究中,我们要重视“同”的追求,但更要强调“异”的挖掘,变异学的提出和实际操作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学派已经有自己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但若想拥有完整的话语体系,就必须重塑新时代的文明观。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构建和重写文明史的倡议,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服务于人类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失语;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变异学;重写文明史;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篇:讲座预告丨《春秋》中的“空白”与“书写”

下一篇:学术观点丨来源文献视域中的《哈姆莱特》研究

关闭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