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培养作家?同济人文学院MFA创意写作工作坊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作家到底能否培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受到文坛及学界的关注。11月4日下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以“大学如何培养作家”为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活动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主持,同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张生在会上进行主旨发言,他道出,同济虽然是一所以理工科闻名的大学,但却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学创作传统。
在谈到同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时,张生提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人宗白华;二十年代曾翻译出裴多菲名句“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殷夫;四十年代有“战国策派”的戏剧家陈铨;五六十年代同济在文坛的代表杨益言;以及九十年代同济恢复文学教育后的先锋派作家马原等,张生指出,和其他大学的作家相比,同济的作家因受德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作家的创作风格普遍具有哲理性,这也是同济的文学传统的特色。
据了解,同济中文系在2007年就设立了“新文学创作”方向的硕士培训点,连续几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是小说创作,这在上海高校里是一次创意写作教学的较早尝试。2015年,同济又在MFA下开设了创意写作方向,目前已招收两届学生,该专业主要是在小说、散文以及戏剧创作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
活动还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作家黄梵;文汇报特聘首席编辑、作家潘向黎;复旦大学教授、作家谈瀛洲;《西湖》杂志主编、作家吴玄等学界知名专家,他们就文学创作的动机、创作习惯的养成以及创意写作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和探讨,同时也对大学中设立“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的可能性以及专业性展开讨论。专家们希望,以后能扶植更多的青年作家走上文学之路,同时也希望除了同济、复旦和上大以外,上海还有更多的学校加入到创意写作的队伍中来,在互相竞争中共同进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学创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郜元宝;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丁晓萍;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倪文尖;上海大学副教授许道君;同济大学教授万燕、副教授崔铭、祝宇红等创意写作的导师;以及同济人文学院MFA创意写作专业的部分学生等也参加了会议。